找到相关内容70篇,用时3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玄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

    而去。此时此景,玄学名士的任情个性得到了形象的表现。  第三,在自然观上,禅宗与玄学之间的区别:现象观与自然独化。  禅宗的现象观,是指在直观中把色(包括自然现象)的直觉方式。即佛教的色即是空,不异色。禅宗自然的现象观,具有现象学纯粹意识的特点。禅宗并不脱离色关系来悟,它一方面坚持观,另一方面又以色悟。这个“色”就是现象,其本质为“”。所以,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可见这个...

    邓绍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4771159.html
  • 百苦交煎【宣化上人开示】

    想、行、识,又叫五阴,都是不容易降伏,很不容易的。   这五蕴炽然而盛,如火般,烧得精神痛苦万分。   这八苦令人烦恼万分。你若有安心法、安身法,这八苦就能漠不相关了。故说:“老僧...,就被水淹死,这是水火二灾。再贪求荣华富贵,就死在风里。众生都把世事得那么重要,放不下。   释迦牟尼佛修行时,忍苦耐劳,一同修行的人都离他而去,转而修外道法。我们现在依照佛法来修行,所以很多人都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宣化上人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25700887.html
  • 修定的障碍--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六

    苦修行的老和尚,这里长疮,那里到处烂了,又没有药,很痛苦,可是他们真了不起,自己把自己了不在乎,我们了真难受,所以发痒,身上会长疮烂,烂了的也有,各种各样的怪病都会来,在佛法里头讲,这个生命业气...走到路上,走路的时候,感觉到自己倒转来,我头在走路,脚在上面,我也不在乎,就你怎么样,把我弄死,自己自己,既然要实验嘛,修行就是把自己拿来进入这个道理中间去实验,所以道家有两句话我很欣赏它,&...

    南怀瑾

    禅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0/1344485955.html
  • 百苦交煎

    、识,又叫五阴,都是不容易降伏,很不容易的。   这五蕴炽然而盛,如火般,烧得精神痛苦万分。   这八苦令人烦恼万分。你若有安心法、安身法,这八苦就能漠不相关了。故说:“老僧自有...水淹死,这是水火二灾。再贪求荣华富贵,就死在风里。众生都把世事得那么重要,放不下。   释迦牟尼佛修行时,忍苦耐劳,一同修行的人都离他而去,转而修外道法。我们现在依照佛法来修行,所以很多人都不同意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4143600.html
  • 佛教思想对唐代诗词的深远影响

    有无断常见,生灭幻梦受。既病即实相 ,趋定狂走。”此诗充斥着佛学概念、词语,表现了他对佛学的浓厚兴趣。王维的另一首《送别》诗中“下马饮君酒 ,问君何所之 ? 君言不得意 ,归卧南山陲。但去莫复问 ,白云无尽时。” 除了表现了诗人对现实不满,从中我们还不难看出他向往隐逸佛家的生活,似有一切和超然出世的思想。从而形成了一种宽以代人、容于世俗的超凡境界。   《终南别业》:“中岁颇好道 ,晚家南山...

    庄晓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53269750.html
  • 宣化上人—百苦交煎

    都是不容易降伏,很不容易的。 这五蕴炽然而盛,如火般,烧得精神痛苦万分。 这八苦令人烦恼万分。你若有安心法、安身法,这八苦就能漠不相关了。故说:‘老僧自有安身法,八苦交煎也无妨。&...水淹死,这是水火二灾。再贪求荣华富贵,就死在风里。众生都把世事得那么重要,放不下。 释迦牟尼佛修行时,忍苦耐劳,一同修行的人都离他而去,转而修外道法。我们现在依照佛法来修行,所以很多人都不同意...

    宣化上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1576136.html
  • 大乘思想和观念的根本性

    利益。这是个境界问题,不是口头一说可以了事的。勘破自我,不从自我的立场世界,敢于把所贪欲的物质,不生世间的追求心……大乘有这个势、有这个胆.出手不凡。“香象渡河”之气派。   觉悟,是心灵解脱的...最大的单位了,现在应加上为了世界全人类的利益,应忘掉一国的利益。至此,都是世人所可以理解的。其中强调任何一个层次而不往上,那早晚出差错。日本和德国,为其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世界之和平,弄出个大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75388693.html
  • 叶公觉:菩提树

    哲学的党员干部,一九五七年反右时,年轻气盛,评议时政,被撤职降薪,下放劳动。一九七九年右派改正时,才知他不是正式右派!在二十多年的精神磨难之后,忽然得到这一结论,他顿生尘世之念,要去过那檀香袅袅、...

    叶公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45190492.html
  • 关于六祖思想中“执”与“破执”的浅要探讨

    对真如圣谛必须要执,对虚假的“遍计所执”则必须要破,执真才能破假,破假才能入真,二者又是一种辩证转化、相辅相成的关系。当然,真正达到大智慧者,而又不执,即使对真如本性也是持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...境遇,而执着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,笑看人生沉浮跌宕,把握“执”与“破执”,只怕,不是旁人用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,教得会的,而那所谓“不执”的高深境界,更是每个人需要靠自己用一生去学习,去感悟的东西。...

    肖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1364747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从《金刚经》到现代人生

    存在了,这个因缘就转化了。这就体现了性。   ( 4 )从相对相待   事物都是相对相待的。有老师才有学生,有学生才有老师。佛教史上曾留下大小乘互为师生的美谈。内与外,上来与下去,这是怎么成立的?是因为参照物。离开参照物,内与外、来与下去就无从谈起。这就是相对相待,就体现了一种性。我们在生活中通过观察这些东西就能性,这需要我们细心观察。   ( 5 )从相状美丑   漂亮与否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55154563.html